图片
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,一场关于朝廷政策的辩论被记录成书——《盐铁论》。
这部经典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集大成之作。
书中对财富、机遇、认知的深刻观点,放到今天依然振聋发聩。
以下这10句话,若能读懂并践行,或许能让你在人生赛道上少走十年弯路!
1
“富在术数,不在劳身;利在势居,不在力耕”
【释义】致富靠智慧而非体力,获利靠把握趋势而非埋头苦干。
【感悟】
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财富积累的底层逻辑:真正的财富密码藏在智慧与机遇之中,而非单纯消耗体力、机械劳作。现实中,许多人终其一生勤恳耕耘,却总将生活的困顿归咎于不够努力。然而,这句话点明关键——财富的本质是认知变现与趋势红利的结合。毕竟,如果仅凭勤劳就能实现财富自由,那终日劳作的牛马,早该成为世间最富有的“群体”了。
何为“势”?回看时代浪潮,九十年代“下海潮”孕育无数商业传奇;千禧年后电商崛起,改写零售格局;2006年前后房地产狂飙,催生出大批资产新贵;2015年自媒体风口下,内容创业者乘风而起;2010年比特币悄然萌芽,早期入局者收获惊人回报;近年来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,以及2023年黄金价格的强劲走势……每一次财富的重新分配,都印证了同一规律:那些深谙市场运行规律、精准捕捉时代趋势的人,往往比单纯埋头苦干者更能抢占财富先机。
2
“有备则制人,无备则制于人”
【释义】准备充分者掌控主动权,毫无准备者只能受制于人。
【感悟】
《礼记·中庸》道:'凡事预则立,不预则废'。深谋远虑者,总能在危机中觅得生机。战国时,燕军突袭齐国。当夜,大臣田单却不慌不忙,命人锯短马车车轴、套上铁箍。族人不解,只当他多此一举。次日城破,众人仓皇出逃。街道上车挤车,许多马车因车轴相撞断裂,车主沦为俘虏。唯有田单一家,乘着加固的马车,安然脱身。
民间流传的'宜未雨而绸缪,勿临渴而掘井',正是对这种智慧的生动诠释。生活从不缺乏突如其来的风暴,那些在顺境中仍保持清醒、主动规划的人,总能在危机来临时化险为夷。就像田单的马车,看似微不足道的准备,往往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决定性作用。
真正的远见,在于未雨绸缪。提前布局,方能化被动为主动,从容应对人生风雨。
3
“事辍者无功,耕怠者无获”
【释义】半途而废者难成事,懒惰懈怠者无收获。
【感悟】
曾国藩在家书中告诫儿女:'凡人做一事,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,首尾不懈。'深耕一事,忌见异思迁,朝三暮四者,终难有所成。细微的懈怠,都可能摧毁长久的积累,辜负天赋与努力。
世上没有突如其来的成功,也不存在横空出世的高手。那些看似毫不费力的背后,是无数日夜的默默坚守与执着付出。正如王阳明所言:'人须在事上磨炼,熬得住方成大器。'
人生之路,崎岖多于平坦,远方总在荆棘深处。但请坚信,唯以恒心为舟,以毅力为桨,在岁月的长河中矢志不渝,方能抵达理想的彼岸。因为,所有执着的坚持,终将绽放出最美的花朵。
4
“明者因时而变,知者随事而制”
【释义】聪明人因势调整策略,智者根据情况制定方法。
【感悟】
时代更迭的浪潮里,被抛下的从来不是奋力奔跑的人,而是抱残守缺的固执者。
曾几何时,诺基亚以“你每眨一下眼睛,全世界就卖出4部手机”的辉煌,占据行业巅峰。当智能手机的曙光初现时,它却沉溺于功能机的旧梦,固守陈旧技术。最终,这个昔日的王者,在时代洪流中黯然退场,成为商业史上令人唏嘘的注脚。
唯有懂得顺应趋势、敢于突破自我的人,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,始终立于潮头。
5
“玉屑满箧,不为有宝;诗书负笈,不为有道”
【释义】碎玉堆满箱不等于拥有珍宝,书读万卷不等于掌握真理。
【感悟】
知识≠能力,关键在于知行合一。知识与能力之间,横亘着躬身践行的星河,唯有知行合一,方能架起通途。
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振臂高呼“知行合一”,一句“知而不行,只是未知”,道破千古治学迷津。这恰似春日观梅,若只记取古籍中描摹的“暗香浮动”,却未曾俯身轻嗅那缕幽芳,又怎能真切领会梅之神韵?真正的学问,应如三月新茶,经沸水冲沏方显醇香;当知识化作手中长篙,在现实的碧波里撑篙而行,点破迷雾、解困破局,方见真知灼灼,方显真才熠熠。
6
“治大者不可以烦,治小者不可以怠”
【释义】做大事需心静,做小事忌懈怠。
【感悟】
真正的成功者,总在胸中藏着山河经纬,手中握着绣锦银针,将战略定力与细节执行力熔铸成制胜的双翼。
回望科技星河,乔布斯缔造的苹果传奇便是绝佳注脚。当他为Macintosh机箱内一颗螺丝的弧度反复推敲,为iPhone触控界面的零点几秒延迟执着打磨,那些旁人眼中“吹毛求疵”的坚持,实则是用微观的极致,托起了宏观的商业帝国。万亿市值的丰碑之下,镌刻的不仅是创新的蓝图,更是对每个细节精益求精的虔诚。大事靠格局擘画天际线,小事靠态度夯实地基石,二者相辅相成,方能筑起通向卓越的阶梯,在时代的浪潮中稳立潮头。
7
欲影正者端其表,欲下廉者先之身。
【释义】想要影子正,就必须端正投下影子的标杆,想要下面的人廉洁,首先要从自己做起。
【感悟】
《论语》有云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”,恰似月映清潭,潭中月影的端正,源于天际皓月的皎洁。想要影子笔直挺立,必先校准投下影子的标杆;冀望下属清正廉洁,首当自身如青松立雪,不染纤尘。这就如同建筑楼宇,若上梁倾斜,即便下梁欲求端正,亦不过徒劳。身居上位者的一言一行,皆如星火燎原,或是燃起清风正气,或是引发贪腐乱象。唯有以己身为明镜,克己奉公、率先垂范,方能让廉洁之风如春水漫堤,浸润每一寸土壤,令上行下效,终成清正之局。
8
“贱不害智,贫不妨行”
【释义】出身低微不阻碍智慧,家境贫寒不妨碍德行。
【感悟】
古谚有云:“蓬门出贤才,陋室育德馨。”纵观千载,命运从不以门第高低论英雄,亦不以家境贫富定乾坤。低微出身犹如未经雕琢的璞玉,贫寒家境恰似滋养松柏的厚土,真正决定人生高度的,是穿透迷雾的认知光芒,更是脚踏实地的笃行力量。
遥想商海征程,任正非四十不惑之际毅然投身创业浪潮。彼时,行业竞争波谲云诡,他却以深邃的战略眼光与果敢的决断力,带领华为在通信领域开疆拓土。从交换机的艰难研发到5G技术的全球引领,华为的崛起之路,正是认知与行动交相辉映的生动写照。
历史长河奔流不息,此类佳话从未断绝。当代寒门学子庞众望的故事,尤为令人动容。面对生活的重担与命运的考验,他目光坚毅,直言“我的家庭没什么不能说的”。这份坦荡背后,是对生活的通透理解,更是不甘向命运低头的顽强意志。与其沉溺于出身的困局自怨自艾,不如以知识为舟、以行动为桨,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。毕竟,人生的精彩不在于起点的高低,而在于航程的壮阔与终点的辉煌。
9
“多见者博,多闻者知”
【释义】见多识广者博学,善于倾听者明智。
【感悟】
古人云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,见过世面的人,肚里装着山河日月;听得进不同声音的人,眼里藏着通透清明。这份海纳百川的胸襟,正是打破认知壁垒的钥匙。
人总有惯性思维,偏爱与自己相符的观点,对异见本能抵触。就像看画,有人只盯着瑕疵,有人却能欣赏笔触的精妙;听意见,有人急于反驳,有人却愿静心思索。
汉高祖刘邦文不及张良,武不如韩信,却能放下身段广纳良策。营帐里,他耐心倾听谋士激辩;议事时,坦然接受刺耳谏言。正是这份虚怀若谷,让他汇聚英才智慧,终成四百年帝业。
人性偏爱赞歌,批评如苦药难咽。但唯有敢于直面真实,在否定中重塑认知,才能突破局限,实现真正的成长。
10
“衣缺不补则日以甚,防漏不塞则日以滋”
【释义】衣服破了不马上修补,破口只会越来越大,而堤坝漏水而不堵塞,水流只会越来越大。
【感悟】
小问题不解决,终将酿成大患。生活里,这样的教训俯拾皆是——少时熟读的“亡羊补牢”故事,不正是警示我们“小洞不补,大洞吃苦”?
这道理推及修身养性,更是发人深省。《遥远的救世主》中,丁元英一句“品性这东西,今天缺个角,明天裂道缝,也就离塌陷不远了”,恰似一记警钟。品德修养如同精心雕琢的玉器,细微瑕疵若不及时打磨,日积月累,终会让整座精神大厦摇摇欲坠。
故而古人倡导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绝非空谈。唯有以镜自照,对自身缺点如临大敌般即刻修正,才能让心灵的堤岸始终坚不可摧,在时光的长河里,稳稳驶向理想的彼岸。
结语山东大学教授聂济冬曾言:“《盐铁论》谈王霸之道,辩义利之思,亦藏修身处世的至理哲思。”跨越千年时光长河,这部古籍依旧散发着历久弥新的智慧光芒。书中十句箴言,字字珠玑,如同一把把精巧的钥匙,或许某一句便能叩开你心中困惑的大门,启迪心智,助力成长。
人生难免陷入迷茫,当你徘徊不前时,不妨翻开这部经典,细细品读这些箴言。它们如同暗夜中的灯塔,既能拓宽你的格局视野,又能提升你的认知境界,指引你走向更辽阔、更美好的人生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